案例展示三
发布日期:2020-09-11 11:33:38 浏览次数:
倾斜摄影在街区改造中的具体应用
一、现状分析与数据建档
高精度实景三维建模
- 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快速获取街区建筑、道路、绿化等全要素高分辨率三维模型,为改造规划提供毫米级精度的基础底图24。模型支持测量建筑物高度、间距、立面纹理等参数,辅助识别违法搭建、危房隐患及公共空间侵占问题38。
基础设施与资产盘点
- 基于三维模型自动统计街区内的路灯、井盖、管线等设施数量和位置,生成数字化台账,结合历史数据对比分析设施老化程度,制定优先维修清单48。
- 标注建筑年代、产权信息及历史保护等级,建立可追溯的街区全生命周期档案27。
二、改造方案设计与优化
空间布局与功能模拟
- 在三维模型中模拟不同改造方案(如拓宽道路、增设口袋公园、优化建筑外立面),直观评估采光、通风、人流疏散等空间合理性,避免传统二维图纸的局限性47。
- 通过参数化调整建筑密度、容积率等指标,快速生成多版本方案的经济性对比报告(如拆迁成本、绿化覆盖率)24。
微改造场景可视化验证
- 针对“见缝插景”类微更新需求(如灰空间活化、街道家具布局),利用倾斜摄影模型叠加虚拟设计元素,验证改造后街景效果与周边环境协调性17。
- 对比改造前后模型数据,量化拆除违建面积、新增公共设施数量等指标,支撑验收与绩效考核27。
三、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
工程进度与安全监测
- 定期航拍施工现场生成三维模型,对比计划与实景差异,自动识别施工滞后区域(如未完成的管线埋设或路面铺设)26。
- 通过模型分析施工围挡范围对交通的影响,优化临时道路疏导方案,降低居民生活干扰68。
精细化施工指导
- 提取三维模型中建筑边缘线、道路标高等关键坐标,指导外立面翻新、道路标线施划等精细化作业,减少人工测量误差78。
- 结合BIM技术模拟地下管线迁改路径,避免施工碰撞风险24。
四、公众参与与成果展示
沉浸式方案沟通
- 通过Web端三维模型交互平台,向居民展示改造方案细节(如绿化带位置、停车位布局),支持实时标注反馈意见,提升公众参与度14。
- 利用VR技术呈现改造后街景漫游效果,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居民认同感27。
成果可视化存档
- 生成改造前后对比动画及多维度数据分析报告(如公共空间利用率提升比例),用于政府汇报、媒体宣传及后续运维参考48。
总结
倾斜摄影通过全要素三维建模、动态数据融合与交互式可视化,为街区改造提供从前期评估、方案设计到施工管理的全链条技术支持,推动改造工程向精准化、协同化、智能化转型